炒籽机的名称及 生产制造年代 | 型号特征 | 结构性能特征 | 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| 备 注 |
间歇式炒籽机 1986年 | JXCZ75 | 烘炒机筒体长度一般在2500mm 以内,筒体架在炉堂内正反旋转,利用燃煤、燃气或电热元件直接加热筒体中的原料。 | 只能间歇式炒料,每批料100kg左右,炒料产生的烟气对原料及环境有污染。 | |
第一代炒籽机 1986年 | HGY70 | 烘炒机内外筒体一起旋转,筒体与固定机座间有4处密封,配热风发生炉将高温烟气引入内外筒体夹层,对原料进行烘炒。筒体与固定机座间有4 处密封,炒机内外筒体很难保持同心 | 适用连续性生产,但密封困难,不易操作维护,热损耗过大。设备占地面积大, | 1990年获商业部科技三等奖 |
第二代炒籽机 2004年 | WKCZ100 | 烘炒机外筒体固定,旋转中的内筒体与机座之间只有2处密封,配热风发生炉将高温烟气引入内外筒体夹层,对原料 进行烘炒,保温效果及密封性能好,节省能源,维护容易简单。 | 适用连续性生产,保温及密封好,容易操作维护,但设备占地面积大, 热风炉有一定的损耗。 | 2004年获国家专利 |
第三代炒籽机 2014年至今 | WKCZ100-Y | 烘炒机外筒体固定,旋转中的内筒体与机座之间只有2处密封,热风发生炉与 炒籽机做为一体,保温与密封效果十分理想,热风炉内产生的热量直接作用于炒机内筒中的原料,能耗大大降低,操作维护相当容易。 | 适用连续性生产,保温及密封好,容易操作维护,减少设备占地面积 30%,减少能耗20%以上。降低操作人员劳动 强度。对炒料的质量大大提高。 | 2008年获3项国家专利和发明专利 |
- 上一条信息:转基因技术应用在我国粮食等农作物上发展情况分析
- 下一条信息:炒籽机 介绍